SRB32496 【大清留美幼童記/ 幼童‎】劇集 BD25G 不附粵配 附中文字幕 01碟

SRB32496 【大清留美幼童記/ 幼童‎】劇集 BD25G 不附粵配 附中文字幕 01碟

HK$100.00 HK$80.00 SAVE HK$20.00

本店售賣的藍光影片,只能在藍光光碟機,PS3 或以上的播放器上播放,DVD機及一般光碟機通常無法播放~
温馨提示:為免產生任何不必要的誤會,請於購買前到 INFORMATION -> FAQs 細閱有關事項,敬請留意,謝謝

音軌: 國語DD2.0-192

音軌: 國語DD2.0-192
國語DD2.0-192

字幕: 中簡

字幕: 中簡
中簡
Add to Wishlist
Description

導演:胡勁草
編劇:胡勁草
類型:紀錄片 / 歷史
官方網站: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69718540163.shtml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04-05-01(中國大陸)
集數:5
單集片長:45分鐘
又名:大清留美幼童記 / 留美幼童
IMDb:tt16246916
幼童的劇情簡介· · · ·
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西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因此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開始了他們計畫長達15年的留學生活。他們被分配到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四十多戶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著在美國的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脫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
他們是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曾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當半數孩子開始了他們...(展開全部)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西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因此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開始了他們計畫長達15年的留學生活。他們被分配到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四十多戶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著在美國的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脫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
他們是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曾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當半數孩子開始了他們的大學學業時,大清國卻突然提前終止留學計畫,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國。
這批飽受歐風美雨薰陶的學子是中國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今天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回國後的這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中國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留美幼童的命運,離奇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而憂傷。
他們有一個永遠的名字:留美幼童。
《幼童》五集簡介
第一集
留美幼童的故事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中國最早的畢業于美國著名大學的學生--容閎。1854年,容閎畢業于耶魯大學,到1872年中國開始派遣第一批留美學生,期間歷經了18年的風雲變幻和漫長的等待。有人說,如果沒有容閎,雖說中國遲早也會派遣學生出洋,但既不可能這樣早,更不可想像會有幼童出洋這樣的奇想。容閎個人的傳奇經歷,造成了大清國歷史上出現的留美幼童這樣一個破天荒的事件。一個從來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古老帝國為何要做出這一千古奇事?這120名幼童是誰?當年誰家的父母甘願送年幼的孩子出洋?中國歷史上首次官派留學生選拔條件如何?
第二集
西元1872年8月11日,大清國第一批留美幼童從上海出發,開始了他們計畫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活。他們從上海出發,跨越太平洋,在美國三藩市登陸,來到了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的大陸的蒸汽
火車
,到達美國東部的新英格蘭,被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戶美國人家中。中國留美幼童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在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刻,他們來到了引領這場工業革命變化的最前沿。1876年,中國幼童在美國參觀費城世界博覽會時,在西式服裝外面仍然加罩長衫,而若干年後 當他們脫去長衫,和美國孩子一起在運動場上追逐,甚至剪去辮子的時候,命運將把他們推向何方?
第三集
在美國新英格蘭工業重鎮的機器聲中,在馬克·吐溫的小說的陪伴下,中國幼童在一天天地長大。中國學生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的中學學習,他們群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讓美國人驚歎不已。根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超過五十名中國幼童進入美國大學學習,其中二十二名進入耶魯大學,八名進入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一人進入哈佛大學,三名進入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迅速適應在美國的生活學習。當他們平時性靈上受到的沉重壓力一旦排空飛去,言論思想便都和舊教育的規範不合,當孩他們脫去長袍厚靴,穿上運動裝,當他們學會划船、溜冰、跳舞、唱歌、野營,日甚一日地愛上異國的文化習俗,他們已經身不由己踩到了危險的禁區邊界……
第四集
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計畫中途夭折,全部學生被招回國。中國首次官派學生回國之後遭到社會的譴責,《申報》寫到,“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鉅賈大賈之子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回國後的留美學生參與了中國最早的電報、礦山、鐵路的建設。他們歷經中法海戰,中日甲午海戰……當年,李鴻章和曾國藩策劃選送幼童出洋這一“千古未有之奇事”時,滿懷期望這些出洋學生在掌握西人擅長之技後,可以幫助中國漸圖自強。可是,當留美幼童回國之後,在變革的道路上舉步維艱的國家卻接二連三遭受致命的重創,瀕臨亡國的邊緣。二十世紀初年,在災難深重的中國,留美幼童--這些西學所造之子的命運又將如何?他們是否已經成為李鴻章的陪葬,將永遠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消失……
第五集
晚清政壇的變化,使得這批西學所造之子的命運也隨之發生變化。曾經被認為西化過重失信於朝廷的這一批留美學生,在20世紀初年,紛紛成為朝廷重臣,他們活躍在鐵路、電報、礦冶這些新興產業。在外交領域,他們更是當仁不讓地代表大清國,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1919年,這些當年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齡已是六十歲的時候,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這群在號稱在民主、科學國度長大的留學生顯然已經被高舉“德先生、賽先生”兩面大旗的新青年們遺忘。他們滿口地道的英文,保留著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但在一個革命了的社會,他們不但會被人看成前清遺老,還有洋奴之嫌,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是他們謝幕的時間了。
這是一個百年的傳奇,一群孩子的悲歡離合,一個古老國家的命運跌宕,他們是荒原中第一個探路人,是驚濤裡最早的遠航者,他們歡樂、哭泣、成功、失敗,他們親歷激蕩的百年,被遺忘,又被重新發現。

Additional Information
音軌

國語DD2.0-192

字幕

中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