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B01943 【畫之國】動畫 BD25G 不附粵配 不附中文字幕 01碟

SRB01943 【畫之國】動畫 BD25G 不附粵配 不附中文字幕 01碟

HK$100.00 HK$80.00 SAVE HK$20.00

本店售賣的藍光影片,只能在藍光光碟機,PS3 或以上的播放器上播放,DVD機及一般光碟機通常無法播放~
温馨提示:為免產生任何不必要的誤會,請於購買前到 INFORMATION -> FAQs 細閱有關事項,敬請留意,謝謝

音軌: 法語

音軌: 法語
法語

字幕: NA

字幕: NA
NA
Add to Wishlist
Description

片名:畫之國Letableau(2011)
導演:讓-弗朗索瓦·拉吉奧
編劇:讓-弗朗索瓦·拉吉奧/AnikLeray
類型:劇情/動畫/奇幻
官方網站:www.letableau-lefilm.fr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2011-11-23(法國)
片長:76分鐘
又名:畫畫/ThePainting
IMDB評分:7.0/10from938users
IMDB連結http://www.imdb.com/title/tt1891769/
劇情簡介:
在一副未完成的畫中,畫中的人搞起了等級社會,畫全人歧視沒畫完人,更不把線稿人放在眼裡。畫之國的城堡被畫全人蠟燭大帝所掌控,他把沒畫完人和線稿人驅逐到森林中。畫全人拉莫和沒畫完人克雷爾相愛,遭到了蠟燭大帝的追逐圍捕。機緣巧合拉莫遇上了克雷爾的朋友羅拉和線稿人布呂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裡。他們決定去尋找消失的畫家,讓其完成這幅未完成的畫,為沒畫完人和線稿人塗上色彩。在尋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畫中,來到了畫家的畫室。邂逅了閑臥窗邊迷人的夫人、脾氣不太好的畫家自畫像、語速很快的藍色小丑。他們穿梭在畫與畫中,在威尼斯的狂歡節裡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終回到了畫室,雖未找到畫家,但得到了畫畫的技巧。
而另一邊,克雷爾被捕,沒畫完人和線稿人被拉去做勞工,蠟燭大帝在著手一場儀式,得到顏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來的道路險境叢生,最終他能否賦予沒畫完人和線稿人色彩呢。
以下內容轉載自豆瓣電影:
會講故事的畫
《畫之國》是法國73歲導演Jean-Fran?oisLaguionie的第四部動畫長篇,製作週期歷經五年。在3D當道的今天,還能堅持做2D動畫的導演顯得彌足珍貴。全片沒有煽情的淚點,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打鬥場面,但還是吸引我頂住排片表上“6歲起”的壓力再一次走進影院。此片無論是畫面還是劇情,都是我近年來看的動畫長片中的佳作。
1.美術風格
動畫本身就和美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如果把它解讀成“活動的畫”顯然太狹隘,怎樣把兩者完美地結合一直是個難題。《畫之國》對美術和動畫的結合做了個有趣的探索。
片中的背景大量運用整體色塊,讓畫面充滿油畫的質感。開場大量冷色調的運用,讓人還未看故事,就首先感到一絲壓抑和不安。城堡中明亮的黃色光線顯示出杜班人(法語“畫全的人”的諧音)高高在上的地位,而飽嘗禁忌之愛痛苦的拉莫和克雷爾只能躲在黑暗中。魔法森林入口線條扭曲,藍、紅、黑為主色,渲染出恐怖的氛圍。隨後,水流漸緩,顏色轉暖,明亮的黃色和充滿生機的綠色將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隨後表現戰爭的畫中,背景是簡單的灰白黑,充滿了冷酷和無情。相反,畫家筆下的情人嘉朗斯和威尼斯城明亮歡快,粉、橙、紫等大量過渡色使畫面飽滿鮮豔。當死神來搶奪高姆時,畫面又逐漸轉黑,配上激烈的進行曲,“死神來了”的情節讓人不寒而慄。(我被嚇到了,前面坐著的媽媽一直摟著小孩……)
人設也同樣精彩。男主角拉莫以藍和黃為主色,顯得沉穩而勇敢。女主角羅拉用了紫、黃、綠,與開朗、勇敢、機靈的性格相符。布呂母和高姆則是只有輪廓的勒夫人,設計上借鑒了油畫打稿的草圖,不難想像轉化為動態的難度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兩次幻想橋段,人物幻化成素描般的輪廓,配上舒緩的音樂,在多次變形中把對愛人的渴望表現得唯美而詩意,是片中的點睛之筆。
其實,《畫之國》的劇本起初並沒有限定畫面風格。導演Jean-Fran?oisLaguionie也是一名畫家,考慮到劇中人物需要有具體的形象,所以把風格限定到抽象畫派之前的20世紀30年代,主要參考的畫家有夏加爾、馬蒂斯、德朗、博納爾。片中有印象派的影子,更有後期象徵主義及超現實主義風格,構圖平面,明暗對比強烈,脫離對現實的模仿,“主觀化的客觀”為劇情和主題服務。導演對畫面風格的選擇由故事而來,所以整個影片風格非常統一。這對水墨動畫的發展也是個啟示。
2.故事主題
影片以拉莫、羅拉和布呂姆在畫內外尋找畫家的歷險為主線,畫中杜班人對巴菲尼人(法語“未畫全的人”的諧音)的壓迫為輔線,兩者交匯在杜班人拉莫和巴菲尼人克雷爾的愛情上,以此為矛盾點推動情節。
尋找畫家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把未完成的畫作補完,讓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其實世界本來多彩,外表的差異無可厚非,可總是有人致力於建立一個標準,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顯示自己崇高的地位。故事起源於對差異性的消除,但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漸轉變成對自我的重新塑造。這個轉換非常高明,因為如果故事結尾是眾人找到了畫家,把所有人都畫完整了,那麼主題就僅僅是如何把自己變得和別人一樣,矛盾的根本並未消除。顏料是人物的命脈,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並且改變命運,才是影片想要傳達的主題。結尾處,所有人都按自己的喜好用顏料重新畫了自己,所以找畫家也變得不重要了。
但是影片主題並沒有停留於此。尋找畫家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自我的探尋。小孩最常問的問題之一是“我從哪兒來”,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生命起源的探索。當所有人都忙於用顏料畫自己時,女主角羅拉再一次走出畫作,終於見到了畫家本人。畫家說:“我並沒有拋棄他們,我給了他們最基本的東西。一副簡單的圖畫通常比一副精雕細琢的油畫美。”所以為什麼要忙著把自己包裝成另外的樣子呢?原來的自己才是最美的。不受外界的干擾,忠於自己的內心,坦坦蕩蕩地活著,才是世界本來該有的面貌。
影片開頭借羅拉之口說出“這裡,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既是對主題的隱射,也可以看作導演對影片的期待。如侯孝賢所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畫之國》對小孩來說,是一個成長的故事,比如那些在學校總被同學欺負的孩子看此片估計非常有共鳴。對成人來說,我們看到了太多的隱喻:對外表的過度關注、種族歧視、極端主義、集權、死亡……每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自己。
《畫之國》的故事非常有想像力,敘事流暢,風格統一,畫面和音樂對敘事的輔助堪稱典範。要說唯一的不足,就是結尾羅拉在光線充足的實拍鏡頭裡略顯死板,與周圍環境不太協調。所以說,動畫技術的探索和畫畫一樣,沒有盡頭。

Additional Information
音軌

法語

字幕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