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B03347 【莫札特 歌劇 (魔笛)】音樂 BD25G 不附粵配 不附中文字幕 01碟
本店售賣的藍光影片,只能在藍光光碟機,PS3 或以上的播放器上播放,DVD機及一般光碟機通常無法播放~
温馨提示:為免產生任何不必要的誤會,請於購買前到 INFORMATION -> FAQs 細閱有關事項,敬請留意,謝謝
音軌:原聲DTS-HDMA5.0/原聲LPCM2.0
字幕:英/中繁/西
演出時間:2003
指揮:SirColinDavis
演出:WillHartmann,DorotheaR?schmann,DianaDamrau,Franz-JosefSelig,SimonKeenlyside,AilishTynan,AdrianThompson,樂隊:TheRoyalOperaChorus,TheOrchestraoftheRoyalOperaHouse
《魔笛》(德文:DieZauberfl?te)是莫札特三部最傑出歌劇中的一部,這部歌劇取材于詩人維蘭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話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為〈璐璐的魔笛〉(LuluoderdieZauberfl?te)的童話,1780年後由席卡內德改編成德語歌劇腳本。
用德語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札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寫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鬱不得志的作曲家當時的精神處於極度絕望的境況。雖然如此,但莫札特的創作熱情仍很高,所以當維多劇院(TheateraufderWiede)的經理席卡內德提出請他為一部德語歌劇譜曲時,他很快同意了。為了方便莫札特專心創作,席卡內德將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療養,並在劇院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魔笛之家)給莫札特住。1791年7月,莫札特譜曲到一半的時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奧勃爾特二世加冕禮的慶典上指揮他的另一部歌劇《鐵托的仁慈》,同時,他又接受了瓦爾塞根伯爵的委託,寫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回到維也納後至9月,莫札特終於完成了《魔笛》全劇的譜曲,在僅僅排練了兩日後9月30日,於維也納郊外的維多劇院首演,由莫札特親自指揮。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劇,莫札特在其中放入了許多歌劇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紀以前德、奧、意、法、捷等國家所特有的各種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使其音樂語言更為豐富。可以說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劇,在當時維也納通俗戲劇的構架上很好的統一了義大利歌劇與德國民謠的風格,既帶有正劇的嚴謹又包含著喜劇的靈活。
歌劇的序曲以奏鳴曲的形式從統一全劇的降E開始,精美的弦樂聲華麗而且流暢。如泉水源源湧出,象徵著光明和美好的生活。泰咪諾這一角色屬抒情男高音,他在劇中的兩首詠歎調《DiesBildnisIstBezauberndSchon》及《WiestarkistnichtdeinZauberton》旋律極其優美,很好的描畫出這個抒情式的人物細緻豐富的內心。帕米娜這個角色外柔內剛,莫札特為她寫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與帕帕傑諾的二重唱《那些感受到愛情的男人》最為經典,柔美的旋律充分體現出莫札特的天才之處。捕鳥人是劇中帶有喜劇因素的一個亮點,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個快樂捕鳥人》(DerVogelf?ngerbinichja)以民謠為基調,生動靈活、輕鬆的刻畫出其快樂的天性。夜之後的詠歎調是按標準的義大利正歌劇風格寫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zittrenicht,meinlieberSohn!"這首詠歎調分為三個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節制的變化;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Derhollerache)》是一首極為華麗的花腔詠歎調,可以說是花腔女高音詠歎調史上數一數二的名曲。作為這部歌劇中的靈魂人物,夜之後這個角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整體藝術水準,其由善到惡,轉變的背後要求極微妙的分辨,莫札特以最難的華彩樂段來刻劃她的本質,超越人聲的華彩本身也賦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諷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樂聲的重複音、斷音和長笛的相競賽。
整部歌劇透著莊嚴、肅穆的氣氛,經常出現“3”這個數位〈神聖的數位〉,有著濃厚的共濟會特徵。
音軌 |
原聲DTS-HDMA5.0 / 原聲LPCM2.0 |
---|---|
字幕 |
NA |